跳至主內容
主内容開始

協康會

詞彙學習小貼士

詞彙是我們日常用來表達感情和思想的基本元素,能夠掌握豐富的詞彙,有助孩子提升其表達的自信、社交及學習能力。究竟,一般兒童的詞彙發展是怎樣的呢﹖家長又可以怎樣引導孩子學習更豐富的詞彙呢?

詞彙發展三大方向﹕多、深、廣

協康會言語治療師督導主任阮杏賢表示,詞彙的發展主要分三方面,其一是詞彙的數量增加,一般而言,三歲的孩子掌握800個詞彙,四歲進升至1,600個詞彙,三歲至五歲期間大約以倍增的速度來增長,漸漸發展趨向成熟,然後隨着經驗的累積及教育,到小學階段,漸漸便跟成人的詞彙量看齊。其二是詞類漸趨多元化,由名詞、動詞擴展到形容詞、副詞、量詞、語氣助詞等,由具體(如「電話」)漸變抽象(如「科技」),同時亦由常用的詞彙(如「車」)延伸到較少用的專有名詞(如「四驅車」)。其三是詞彙知識的深化,明白詞彙的語音、語意、詞類、語用及相關概念等。

多命名物件勿低估孩子吸收力

阮杏賢強調﹕「家長切勿低估孩子學習詞彙的能力,日常生活中,應嘗試為動作、物件、周遭環境命名,少用疊字,多用具體例子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。情況許多的話,多帶孩子出外遊覽,認識新的事物,有助其擴充經驗,學習更多詞彙﹔即使不能親歷其境,也可以閱讀不同種類的圖畫書,透過圖像增廣見聞。」

投其所好多感官學習

教導孩子新詞彙時,家長可以孩子的興趣作切入點,就其喜歡的玩具、遊戲、電視節目灌輸相應的詞彙,在同類的項目上提供大量的詞彙例子,以建立詞彙語意的網絡,再延伸至其他方面,如孩子玩球類活動,可將球扔進籃子裡,再加點創意,扔球在其他的器皿中:盒子、袋、桶子、箱等,從中學習不同物件的名稱和特徵(那些器皿都是用來盛物件的)。家長在講述時,可邀請孩子用手觸摸、用眼觀察、用耳朵聽、用鼻子嗅一下該東西,盡量透過多感官的體驗,加深其對物件的認識。

詞彙吸收多少﹖測試有法﹗

家長不斷灌輸,怎樣才測試到孩子是否吸收和明白呢﹖阮杏賢認為,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請他按指示辨別和指稱物件,又或口頭說出物件的主要特徵,然後請孩子猜猜目標物件的名稱﹔年紀較大的,可請他說出香蕉和橙等簡單物件之間的分別,以類別、特徵及功用等作區分﹔也可以玩接龍遊戲,輪流說出不同的水果、動物、交通工具的名稱等。年紀再大些的,可請他從多角度用口語解釋詞彙,就「消防員」一詞而言,可問他「消防員是甚麼?」「消防員的工作是做什麼的﹖」「消防員有何裝備﹖那些裝備要怎樣使用?」等等。

言語治療部新書開啟詞彙學習大門

欲進一步了解增加孩子詞彙的方法,家長可以參考協康會言語治療部快將出版的《詞彙學習小天地》,該書一套二冊,分別適合所有介乎三至五歲及五至七歲的孩子,透過生動的圖像及有趣的活動,協助孩子掌握詞彙的意思、把它們有系統地記在腦海裡,並建立豐富的詞彙網絡,家長亦可觸類旁通,有系統而具創意地去引導孩子學習和組織詞彙。此外,協康會青蔥計劃也定期舉辦詞彙學習工作坊,歡迎有興趣的家長參加,協助孩子踏上有趣的詞彙學習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