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內容
主内容開始

協康會

兒童發音問題初探

不少家長十分關心孩子的發音問題,因為發音不清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,亦會影響社交能力和自信心。一般而言,兩、三歲的孩子常會有發音不清的情況出現,但隨着口肌發展日趨成熟,發音問題就會慢慢改善。如到五、六歲仍有很多錯音的話,就要考慮讓小朋友接受言語治療師的專業評估了。

學童的發音錯誤可能與器官結構的問題有關,如兔唇裂顎、聽覺受損等,而智能發展限制或錯誤的發音方法也會導致發音錯誤。學童的發音問題可歸納為三大類別,最常見的是以另一語音代替標準語音,例如星星-->叮叮、公公-->冬冬;另外就是語音或尾音的省略,例如包-->爸;還有聲調運用錯誤,例如友-->由、鏡-->頸。

在今個學年,我們率先為一所小學提供駐校言語治療服務,對象主要是校內約二十名有語言障礙的學生。為了解學童的語言發展情況及困難,我們特別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,以評估學童在語言理解、語言表達、發音及社交發展方面的能力。從收回的問卷中,我們發現學童分別有語言、社交或發音上的問題。經過與校方的詳細商討後,我們決定先處理學童的發音問題。整個服務計劃為期十節,當中包括學童個別評估、發音糾正訓練、家長諮詢服務及老師工作坊。

言語治療師首先為兒童進行詳細的個別評估,然後再按語音的發展次序及錯音對整體說話清晰度的影響,來決定個別學童的訓練目標。在發音糾正訓練時,治療師會利用視覺、觸覺及聽覺作輔助,讓學童了解正確的構音方法,從而改善錯誤的發音。而練習亦會由淺入深,由單字詞至雙字詞、多字詞、短句、句子以至對話等層面。

在治療過程中,治療師會向學童及家長指出錯誤發音的原因及講解正確發音的方法。此外,治療師亦會讓家長一起參與訓練,好讓他們了解矯正發音的技巧,以便日後在家中與學童進行練習。為讓老師也能了解兒童的需要,我們亦安排了一次老師講座,希望藉此提升老師對發音訓練的認識。

雖然治療訓練只是剛剛開始,但學童的發音情況已大有改善,實在令人感到非常鼓舞。其實只要及早察覺學童的需要並加以訓練,大部份問題都能得到改善。故此家長無須過份擔心,反之要積極與校方及專業人士攜手合作,才能協助子女面對成長中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