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康会
"BEAN" 导策略与从「身」学习
早产婴幼儿0-2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一(五个半月婴儿)前篇

矫正年龄5个半月大婴儿个案:祉桐正在进行「摇摇身、拉拉脚」训练
早产婴幼儿0-2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一(五个半月婴儿)后篇

矫正年龄5个半月大婴儿个案:祉桐正在进行「毛巾摇篮」训练
早产婴儿的发展,比足月生产的婴儿,需要较长的时间及较多的适应,如家长发觉早产儿日常的表现,在矫正年龄有以下的情况,家长便需尽快向物理治疗师查询及作详细的评估:
- 六个月的婴儿坐在地时,头部还未能保持於中线
- 九个月的婴儿在地上爬行时腹部贴地或姿势奇怪
- 一岁还未懂站立
- 一岁半还未懂开步行
- 两岁仍走得不稳、不会自行上落椅子、不会上落楼梯、不会简单的抛波或踢球、不会模仿做家
- 两岁半还不会双脚跳
早产婴幼儿0-2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二(十个月婴儿)前篇

矫正年龄10个月大婴儿个案:颂淇正在进行「摇小船」训练
早产婴幼儿0-2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二(十个月婴儿)后篇

矫正年龄10个月大婴儿个案:颂淇正在进行「弹弓人」训练
"BEAN" 导策略
协康会物理治疗团队针对早产儿成长的特色,综合临床经验及研究实证,归纳出"BEAN″导策略,希望帮助早产儿及早适应训练,及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感知肌动练习,有效地建立神经肌肉控制能力。另外,亦希望提升早产儿日常家居活动的多元化及训练质素,全面加强训练成效,让「小豆」茁壮成长。
早产婴幼儿2-4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三(两岁幼儿)前篇

两岁幼儿个案:恩谕正在进行「企鹅横行」训练
早产婴幼儿2-4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三(两岁幼儿)后篇

两岁幼儿个案:恩谕正在进行「双脚吊臂机」训练
"BEAN" 导策略包括以下四个范畴:
B - Brain & body development(身脑发展)
-
透过不同的身体动作,刺激脑部建立神经网络,从而改善身体控制与体能发展,同时有助脑部讯息处理及智能发展。
E - Empower parents(家长益能)
- 以网络资讯、讲座及实习,增加家长对早产儿的知识,了解早产儿的发展需要,继而教授家长掌握家居训练的技巧,让早产儿在家中也能有效训练。
A - Active treatment(主动参与)
- 鼓励早产儿主动参与练习(有时需要等待早产儿作出动作反应),训练成效会比被动式活动为高。例如:进行婴儿按摩时,不应让婴儿只被动地接受一套按摩,而要在过程中常常注意与婴儿的互动,间中要稍停片刻,等待婴儿反应(如婴儿摆动刚被按摩的手或脚)才继续。
N - Nurturing relationship(亲子培育)
- 透过亲子训练活动建立父母与早产儿的亲子关系,增加早产儿的安全感。当早产儿渐渐进步,需要进行运动量较高的活动时,能有助带动及维持早产儿参与的动机及兴趣。
早产婴幼儿2-4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四(三岁幼儿)前篇
三岁幼儿个案:诺呈正在进行「推波波」训练
早产婴幼儿2-4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四(三岁幼儿)后篇

三岁幼儿个案:诺呈有平衡欠佳的发展困难
物理治疗师会为早产儿进行标准化的体能发展评估,继而分析影响幼儿发展及学习的问题所在,并根据不同年龄早产儿的需要,订立训练目标及设计适切的训练活动,让早产儿透过多元化的活动达到发展目标,同时建议及教授家长及照顾者推行家居训练活动。
物理治疗评估及训练:
从「身」学习
早产婴幼儿4-6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五(四岁半幼儿)前篇

四岁半幼儿个案:昭彤正在进行「拍拍大腿」训练
早产婴幼儿4-6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五(四岁半幼儿)后篇
四岁半幼儿个案:昭彤正在进行「数字探测机」训练
研究指出,早产幼儿成长至小学阶段时,出现学习困难/障碍的机会,一般较足月出生的儿童为大。如果出生时怀孕周数愈少(< 32周),出生体重愈低(< 2千克),出现学习困难/障碍的机会便会愈大。及早的训练能有效减少对早产儿将来学习的影响。(Johnson, 2017; Jaekel & Wolke, 2014)
协康会物理治疗团队针对有学习困难的早产儿,设计了一套「从『身』学习(I-Move-to-Learn)」的治疗方法,帮助有学习困难的早产儿,透过多元动作的训练,激活脑部神经协调,促进他们的体能发展,及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。
早产婴幼儿4-6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六(五岁幼儿)前篇

5岁幼儿个案:宏琛正在进行「扮超人」训练
早产婴幼儿4-6岁体能发展困难及小贴士:个案六(五岁幼儿)后篇

5岁幼儿个案:宏琛正在进行「交叉手脚」训练
活动内容因人而异,如有疑问,请谘询儿科物理治疗师的意见。